保誠週四(4日)公布全新的「保誠財務健康指數」調查顯示,以100分為滿分計,受訪者的整體財務健康狀況僅得53.1分,反映受訪者對自己的財務信心一般。
保誠於去年9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,訪問了733名年齡介乎18至60歲的香港人。調查顯示,在四大評估指標中,受訪港人的「現時財務安全感」和「未來財務安全感」指數分別為59.9分及52.6分,高於他們的「現時財務安全度」和「未來財務安全度」,分別得分52.3分及47.5分。
當中,18至35歲受訪者的未來財務自由度和安全感得分最低。原因可能包括他們面對的各種困難,包括欠缺清晰的儲蓄目標(26%)、所背負的財務負擔(43%)等。相反,50歲以上受訪者或已累積了一定財富,且無需再供養父母或子女,因此他們對財務健康相對感到樂觀。
根據調查數據,港人的預算將52%的收入作日常開支,約3成放在儲蓄,16%用作投資,當中以買股票佔多。另外,只有3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足夠儲蓄。
保誠亦根據受訪者對財務的態度、生活方式及憂慮,歸納出五大理財人格,分別是:冒險家(25%)、獨行俠(21%)、遵奉者(21%)、家庭守護者(19%)及思想家(14%)。
保誠首席產品管理總監馮偉成振表示,即使港人儲蓄目標清晰,但進入完全財務自由的確有難度,加上不少人要預算過半收入作用日常開支,因此他們更會關注目前的財務狀況多於未來需要,或會妨礙他們實現財務目標,引致他們對退休後的財務狀況信心不高。